在对中国西部的四川成都、中部的湖北武汉两地进行考察后,记者随科技部走访东部地区的浙江,考察科技合作成果。自2001年起,中国科技部启动了“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十余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已从单方面购买技术转变为共同研发。而东部地区的成果表明,企业渐已成为中坚力量,政府促使科技合作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迈进。
尽管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带出了与英国洛桑试验站合作的植物病毒学研究团队,浙江工业大学科研院搬出了激光加工技术,但此行的“主角”无疑是东部企业。与听惯的“发表论文篇数”、“SCI收录篇数”相比,企业通过国际科技合作所赚取的“真金白银”显得尤为可观。
yl7703永利公司的创始人王健曾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博士。他带着技术归国创业,在他的带领下,yl7703永利公司在2011年实现销售订单额逾10亿元,今年6月份又并购一家荷兰同行,昭示着要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
除了类似的“海归”企业,本土企业也“不甘示弱”。浙江永力达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胜头脑活络、举措大胆,不仅高薪聘请德国专家任总工程师,又将公司的研发部门开设在台湾台中市。
“我们已经完成了从为大企业配套到自主生产数控机床的第一步转型,现在是力争产品与台湾产品同步同档”,陈胜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他的终极目标是与德国企业接轨,把这家中小型企业推到国际舞台。
中小型企业难免受到物力、财力所限,陈胜会在引进技术或做重大决定时会听取高校名家的建议。“我有一个智囊团”,身为浙江衢州市校企合作协会秘书长,陈胜得意地说,他还将积极建设台湾浙商联谊会,以帮助更多到台湾投资的同胞。
不仅是民营企业,老牌国有企业衢州巨化集团也将科技合作创新摆在战略首位,在3.6平方公里的产区里建有浙江巨化中俄科技合作园。为了吸引俄罗斯专家在此常驻,巨化集团把专家的家属一并妥当安置,提供了100余平方米的住房及安家费。“我们还给专家的夫人聘请中医,治好了她的偏瘫”。
数据表明,浙江省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居中国第2位。浙江省缺乏大院大所,却拥有4013家高新技术产业,还有35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2010年浙江省有研发活动的工业企业达7842家,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达到272.3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2%。
“浙江省历来"民富",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市场颇为灵活,企业的自主权也较大,所以政府必须引导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国际科技合作业务的处长曾肖芃向记者道破缘由。
据悉,浙江省政府鼓励企业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吸收技术溢出、适应目标市场、充分利用海外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活动走向国际。目前浙江“走出去”企业数已居中国首位。政府的下一个目标是:与海外使领馆建立“科技人才网”、与科技部建立“科技项目库”,特别是吸引海外华人华侨归国。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