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容800万立方米的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一期正式启用,该填埋场同时还多了一个“身份”――环卫科普教育基地。昨天上午,七子山填埋场扩建工程暨环卫科普教育基地启用仪式在七子山填埋场举行。
据了解,新启用的垃圾填埋场提前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预期目标,在生活垃圾终端处置方面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标志着老的垃圾填埋场“寿终正寝”。
“服役”16年,老场“吞下”560万吨垃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也在迅速增长。据统计,1995年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6.59万吨,2006年达到91万吨,2007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万吨,2008年为117万吨。从2003年开始,市区唯一的处置终端七子山填埋场就已经连续超负荷运转,最初设计填埋场的库容可以维持至2008年,由于生活垃圾量的猛增,填埋场库容提前告罄。目前,我市年生产垃圾总量达到130万吨左右。
为解决快速增加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水平,我市在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同时,同步规划对七子山填埋场的高标准原址扩建项目。
老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于1992年6月动工,1993年7月投入运行,设计服务年限15年,至今已安全运转16年,累计填埋垃圾量560多万吨。老七子山填埋场是苏州市区第一座、也是2006年焚烧厂启用前市区唯一的无害化处置终端。在新场启用的同时,老填埋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新填埋场的“粉墨登场”,将提前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预期目标,也标志着苏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总投资3亿多,扩建方案节约340亩土地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苏州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另择新址并不容易。 2006年,启动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原址扩建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39亿元,采用在老填埋场的基础上,竖向堆高和向北水平拓展相结合的扩建方案,该方案节约了340亩土地,是国内第一个在老场基础上进行竖向堆高扩建的填埋场。
扩建工程新增库容800万立方米,按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测算,预计可以服务16年。平均每人每天产生
为确保今后10多年全市生活垃圾的全量无害化处理,同时弥补老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扩建工程采用现代化卫生填埋技术,并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整个工程达到了一级填埋场标准,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启用的填埋场采用了最先进安全的防渗系统、先进的渗沥液收集导排和处理系统、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同时填埋气体继续通过收集发电,减少温室效应,实现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在完备的防尘、防臭措施、绿化及生态修复措施下,对现有的填埋设施的不断完善,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工程整体实施年限较长、结合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七子山填埋场扩建工程项目将分四期进行建设。主要包括库区工程、渗沥液处理厂、水平防渗系统、生活管理区及生产区等部分。
垃圾焚烧又能发电又能节省填埋空间
新启用的填埋场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必然带来了很多“新气象”。市环境管理处处长姚凤根介绍,新填埋场库容总量增一倍,苏州目前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3600吨,其中三分之二被焚烧处理用于发电,三分之一被填埋,被填埋的垃圾总量达到1200吨左右。在老填埋场时代,只有40%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其余的大部分垃圾被填埋,占用了较大空间。姚凤根表示,生活垃圾终端处置的良性发展方向是进行无害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同时,利用尽可能少的空间处置尽可能多的生活垃圾。
新填埋场在原有3个日焚烧350吨火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日焚烧500吨的火炉,日焚烧处理垃圾能力增加到2050吨。据测算,焚烧垃圾可以使垃圾的容量缩减90%;同时,每吨生活垃圾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80度,经过特殊装置可以直接进入电网。苏州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可以带来每年2亿多度电,相当于节约8万吨标准煤。还有部分垃圾进行沼气发电,每天可产生5.6万度的电能。
姚凤根说,尽管生活垃圾经过终端处置完成了华美转身,但是每年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减少垃圾量还是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树立起环保意识,减少产生垃圾量。
作为环卫宣传教育基地,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