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环保好声音 中国模式添新绿
发布时间:2016-05-09
来源:
浏览量:7751
当下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论是对于环境法,还是对于所有的技术行为、政策行为或者法规而言,都需要有一个前提——人的觉悟。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环保故事”时,业界资深人士赖惠能一语道破,“我们很庆幸,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意识到改善环境要‘从自己做起’。”
一年多的时间里,新《环保法》已成为了治污利剑,生态文明制度常态化也有了“助推器”,中国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怎样的“环保好声音”?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人们还在纷纷猜测,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究竟是真的长着“钢牙利齿”,还是“形同虚设”的“纸老虎”。直到2015年的年底,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实施将满一年,各地环保部门“不甘寂寞”地晒出了“环保罚单”,许多人才彻底相信他们的期待“成真了”。
近八成人认为新《环保法》动真格了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北京开出了近1.83亿环保罚单,上海开出了1.73亿环保罚单,广西开出了1.29亿环保罚单,重庆开出了1.13亿环保罚单,天津开出了8613.17万环保罚单,湖北开出了7711万环保罚单,而广东省仅在2015年前10个月就开出了4.29亿环保罚单。
今年3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谈到了去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环保法》,他介绍说,环保部门去年“抓住重点,铁腕执法”,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联合公安部、最高检对两起性质恶劣的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全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
“加大对污染制造者的惩罚力度”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公众对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最强烈呼声之一。
“您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在近两年的“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权威媒体从十多个不同角度列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选项”,结果这两年排在首位的都是“加大对污染制造者的惩罚力度”。此外,“对污染企业进行引导”、“把环保工作与官员政绩挂钩”的呼声也非常高。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陈吉宁透露说,去年环保部门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新环保法落实了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去年环境保护部对33个市区开展了综合督察,公开约谈了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
新《环保法》果然“动真格”了。这是“2016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显示出的受访者们的普遍感受,近八成人认为新《环保法》的实施不仅起到了震慑作用,更让环境保护有法可依。而这,正是去年这个时候,国人对于这部法律的普遍期待。在“2015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中,九成人期待从中央到各地都能够严抓新《环保法》的落实,让这部法律“动真格”,成为治污利剑。
环境治理的“牛鼻子”被抓住了
除了新《环保法》的实施之外,去年,还有四份文件“高规格”聚焦环保问题。
2015年7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召开,在会议审议通过的五个文件中,有四个涉及环保。“《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聚焦环保督察工作机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环节,这意味着中央在真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中,环保监管体制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指出。
“四个文件的有效实施是生态文明制度常态化的“助推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四个方面的制度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要求,从手段建设、机制完善、责任界定、违法追究等方面形成一个综合治理系统,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增加了新内容。”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助理、研究员王春益认为。
四份“高规格”文件审议通过后,王春益指出,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生态立法和制度建设基础还比较弱,各种法规数量虽然不少,但管用的还不太多,不少方面还有空白。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根据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继续制定有关法规制度,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来源:《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