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yl7703永利(集团)有限公司

yl7703永利
股票代码:SZ.300203
中文
EN
yl7703永利

回到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热点 > 荣誉播报 >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炉 科研投入占GDP达2.5%
《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出炉 科研投入占GDP达2.5%
yl7703永利 发布时间:2016-11-25 yl7703永利 来源: yl7703永利 浏览量:8367
  11月22日,安徽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20年,R&D(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力争达到2.5%、发明专利授权量15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 5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到5000家。

  2020年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力争达2.5%

  据了解,规划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附件部分。其中规划文本分4部分,第一部分总结“十二五”科技发展成就,分析“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第二部分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是五大重点任务,分别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第四部分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件包含19个重大专项、51个优先主题。

  我省将坚持“创新改革、统筹协调,聚焦产业、优化升级,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依法治理、包容创新”的基本原则,到2020年将实现10个预期指标:R&D投入占GDP比例力争达到2.5(%)、发明专利授权量15000(件)、PCT专利申请量3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件 /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力争达到5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到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建研发机构比例40(%)、技术合同交易额260(亿元)、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10(%),科技进步贡献率60(%)。
  我省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根据《规划》,我省将遵循科技集聚和培育规律,坚持创新改革示范引领,以合芜蚌为依托,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成果,以创新改革引领驱动发展。
  我省将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以中科大、合肥物质院的大科学装置群为基础,整合相关创新资源,集聚一流人才,培育原创性成果,提升我省战略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水平和辐射力。加强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服务自主创新、培育集聚人才、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强化高校院所科技创新基础作用,支持战略关键前沿技术研究,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同时,将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合芜蚌基础条件和先行先试优势,推进创新政策落实和推广,加强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探索建立产业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到2020年,合芜蚌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60%以上,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我省还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挥创新型省份建设“1+6+2”政策引导作用,进一步落实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构建符合科技经济发展规律的创新政策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等,建立公开统一的省级科技管理平台,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
  我省将构建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 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
  围绕区域创新资源特点,我省将坚持创新协调发展,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金融创新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提升科技、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水平;加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对产业创新支持力度,提高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增强区域创新活力和动力,构建全省创新协调发展新格局。
  我省将拓展区域创新发展空间,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支持皖北地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发展,促进皖西大别山片区特色支柱产业发展。
  同时,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中央驻皖和省属高校院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速创新资源要素流动。加强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改革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扩大创新创业投资规模,培育和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机构,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到2020年,科技型企业在沪深交易所公开上市150家以上,在新三板挂牌500家以上。
  此外,协调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新兴产业,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协作网等通用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到2020年,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60家。新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一批重点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我省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根据《规划》,围绕产业提质增效需求,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促进产业低碳化集约化绿色发展。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和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三重一创”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
  我省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技术创新主导作用,加大中小企业创新人才高端平台建设和政策激励力度,支持企业牵头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达5000 家,创新型企业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产业核心技术瓶颈。推动大数据处理应用中心和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高端装备、智能语音等一批产值千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力争达50%。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强基行动,加强科技攻关,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比较优势,推动落后产能淘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变革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支持建设一批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基地建设,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集聚要素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聚。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六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商标、技术标准、名牌等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我省将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发展水平 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
  我省将加大创新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抢抓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组合机遇,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提升我省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
  我省将主动参与全球研发分工,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际创新园,支持我省企业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协作和研发分工;加强省际区域创新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等国家战略,深化我省与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中关村示范区的科技合作交流,扩展新领域和新方式,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互联互通,推动省际之间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开放互通,构建更加开放的技术成果转移服务网络。
  我省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
  我省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创业服务、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支撑作用,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和成果共享共用,增加民生福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实施“江淮双创汇”行动,支持依托高校院所、科技园区、产业基地、企业等建设众创空间,进一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到2020年,全省创建众创空间300家,孵化器160家,在孵企业5000家,吸纳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强化科技服务三农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新农村建设科技发展水平。实施科技扶贫、三区人才、振兴皖北等专项计划;推进社会发展科技惠民。围绕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构建科技惠民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科学文化水平和科学素质。(转自:仪器信息网)
Copyright 2024 FPI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1039119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5206号 网站所展示技术参数等数据具体以实际产品说明书为准。
咨询电话
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留言板
截图至相册,微信扫一扫
yl7703永利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