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进展如何?盘点14个省市改造行动
发布时间:2017-04-05
来源:
浏览量:10579
“海绵城市”概念的兴起是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创新体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个省市以构建海绵城市为出发点组织工程项目。那么,到目前为止,哪些城市都做了什么样的部署呢?本文盘点河北、湖北、重庆、南宁等14个省市的海绵城市进展。
【河北】
到2018年消除所有县城黑臭水体
近日,河北省住建厅印发的《河北省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今年,石家庄市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其他设区市和定州、辛集市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0%以上,所有县城(县级市)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制定整治修复方案。到2018年,所有县城(县级市)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消除,此后年度不再增加新的黑臭水体。地方政府是黑臭水体整治的责任主体,负责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协调,具体整治任务由当地排水主管部门会同环保、水务、农业等部门共同完成。各市、县要严格落实河湖长负责制,由同级党委或政府领导担任黑臭水体河长,建立党政领导负总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湖北】
今年全省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下达
2017年,全省计划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57.31公里,计划开工建设海绵城市92.1平方公里(包括2016年续建项目)。目前,建设任务已分解下达给各地,其中,武汉、十堰地下管廊与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占比超过四成。在海绵城市方面,武汉计划开工建设40平方公里。其次是黄石8.8平方公里,孝感7.5平方公里,襄阳6平方公里,荆州5平方公里,随州3.6平方公里。其他城市也将开工建设1到3平方公里不等的海绵城市。
【国家级试点城市】
【重庆】
审议通过《重庆市主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根据《规划》,主城区被划分为80个流域排水分区,从五个方面开展建设。一是净化优先保安全,优先采用净化措施削减初期雨水产生的面源污染,并完善雨污水管网建设,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高蓄坡滞低缓排,在高地蓄积雨水,在二三级支流分级调蓄雨水,在坡地布置陂塘湿地,沿坡度较大的道路布置生物滞留带滞留雨水等;三是渗透回用促循环,提升城市下垫面渗透能力,促进雨水循环利用;四是山水林田城相映,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构建“梯级滞蓄、溪水常流、自然补给”的活水系统,实现海绵设施与生态景观、城市空间相互融合;五是立体海绵惠渝州,沿不同高程分别布置各种功能的海绵设施,在建筑物、构筑物的陡坡面、垂直面或挑悬的空间增加绿量,构建具有重庆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系统,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
【南宁】
打造”会呼吸”的”绿城”
那考河项目是海绵城市建设与PPP模式结合的一次有益探索。2年建设所需的10个多亿的资金全部由社会投资方承担,建成后初期8年的运营仍由社会投资方负责。政府只需聘请第三方机构,按照此前确定的水质、水量、防洪等考核指标体系对项目定期监测考核,并按效果付费。南宁正将这一治理模式推广到其他内河内湖的治理中,确保今年底基本消除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无论在工作机制上还是项目建设中,强化统筹协调都是南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在规划先行、出台系列制度的基础上,南宁整合成立了“海水办”(海绵城市与水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制定联席会议、专题会议、例会三级会议制度,并与相关单位建立工作联络单机制,明确跟踪督办、定期通报等措施。
【西宁】
5个公园将实施海绵化改造
城市公园“海绵化”是迈向海绵城市的重要一步。今年西宁计划将对湟水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实施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项目,让公园更会“呼吸”,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大力推进之中。今年拟实施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项目的公园是湟水河湿地公园、市高原野生动物园、市植物园等。湟水河湿地公园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项目拟实施在西宁中心城区西部,东起文亭路西侧湿地水域、西至湟水桥、北临铁南路及湟水北路、南至海晏路的范围内,东西长约2.6公里。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对公园进行海绵化改造及绿地景观提升改造,进而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固原】
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固原市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计划投资50亿元、分两期对市区整体进行海绵型改造。其中第一期为试点期,2018年底前建成,总面积26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50%,估算投资约38亿元。2017年,所有海绵城市项目将全部开工,年内完成总计划任务70%左右,投资约20亿元。目前,截至目前,固原市已通过竞争性磋商完成社会资本政府采购,组建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SPV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总承包单位已正式履行合同,全面承担固原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管理等工作。所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基本确定,4个项目已基本建成,5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80多个项目完成施工图设计,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
【镇江】
市区今年将增2万平方米“绿地贴” 屋顶“草帽”封漏增绿
镇江是国家级海绵建设试点城市,两年多来推出了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等多项海绵技术。在所有的海绵新技术中,屋顶“绿地贴”因为能够直接帮助居民解决漏水“痛点”,成为最受居民欢迎的项目之一,该技术也被列入住建部发布的首批《海绵城市建设先进技术与产品目录》中。自去年8月起,镇江推广“绿地贴”之后,市区已有1.6万平方米的楼幢屋顶戴上了“草帽”。除老旧小区外,镇江结合校安工程,对镇江市实验小学、香江花城小学、中华路小学、外国语学校、市三中等中小学的部分楼顶也实施了“绿地贴”项目。这些“草帽”屋顶既解决了漏雨问题,冬天保温、夏天隔热,还可向中小学生科普海绵技术。
【厦门】
用绿色生态理念开发环东海域新城
环东海域东部新城暨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指挥部召开会议,研究论证滨海公园的相关工作——这是环东海域新城又一个重大项目。在环东海域新城开发建设过程中,指挥部始终将“绿色生态”理念放在首位,力求将山、海、城、绿楔等要素交融布局,一年来,已相继启动了滨海旅游浪漫线、美峰生态公园、乌石盘公园、同安新城绿化和市政配套提升工程、下潭尾滨海生态湿地公园、滨海公园等重大绿色项目,全面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同安新城美峰片区和东部新城会展片区综合管廊,务求建成绿色生态产业新城。
【省级试点城市】
【滁州】
将在全域河湖推行河长制
日前安徽省印发《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在全省江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将在年底前建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河长制体系,实现全省所有河湖水系的“无缝覆盖”,不仅强化河湖水质达标的责任,更落实了河湖的长效管护。今年4月,城南第三污水处理厂将建成投产,总面积约21.6平方公里的工程将下闸泄水,城南湿地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北湖公园改造也已经提上日程。今后,滁州市还将通过实施河长制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把滁州市逐步构建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城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水环境生态新格局。
【其他城市】
【东莞】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近年来,东莞市水务局通过开展排水专项规划、落实东莞海绵城市建设、督促指导镇街(园区)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切实解决内涝积水点、牵头开展市区内涝应急工程建设和加强排水执法工作等措施,对内涝点进行逐步整治消除。在逐步推进全市内涝整治工程建设的同时,东莞此次在《意见》中提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鼓励新建小区和公共建筑采用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技术措施,实现对雨水的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结合小区绿化和景观水体,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和蓄水池,雨时发挥调蓄、旱时发挥绿化灌溉功能。
【南阳】
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海绵城市打造宜居新城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桐一分干渠水系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接近尾声,沿河渠两岸,绿树红花,竞相争艳。移步换景,桃李芬芳。一渠清水绕城过,十里美景入画来,示范区双河环伺,碧水绕城的生态新城形象更加宜居、怡情。白桐一分干渠两侧美化绿化提升工程北起示范区北外环路新一高校区,穿过新区大道、迎宾大道至长江西一路商务、行政、居住区,总长3.3千米,占地24万平米,绿线宽度70米,海绵城市道路建设达5千米。据了解,白桐一分干渠水系绿化建设采用海绵城市建设新理念,在发挥滨水步道绿地滞纳、吸收城市雨洪功能,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休闲滨水活动空间,示范区生态宜居魅力新城形象吸引众人目光。
【常熟】
《常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进入批前公示期
《常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日前通过专家方案论证和审查,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批前公示,公示期至4月12日止。常熟市海绵城市布局范围为《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确定的主城区和港区,总用地面积为323.5平方公里,将保护规划区内河网、湿地、大型绿地等天然海绵体,构建“一心、两环两带、两区、多廊道”的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根据该公示规划,常熟主城区及港区的公共海绵设施分为防洪排涝河道、大型湿地、湖泊、市级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等,常熟也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鄂州】
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启动
目前,市建委已完成《鄂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正在编制五年行动计划,并将提请市政府发布实施《鄂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从今年起,全市将采取“渗、滞、蓄、净、纳、排”等措施,统筹推进市域海绵型公园、绿地、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对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到2020年,实现全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实现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总体目标是: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湖泊港渠水体水质达到目标管理要求。
【常州】
武进区今年实施34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6年,武进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一体稳步发展,行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绿色发展成果喜人。今年将加大市政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框架,加强牛塘路网与城区路网无缝对接;启动长虹路高架互通改造项目,完成聚湖西路、春秋路、东宝路、大通路等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部分断头路的互联互通和路网完善项目,完成长沟路、古方西路、滆湖西路等工程。持续推进镇村建设。加快精致集镇工程,坚持中心镇区和撤并镇两手抓、共提升,全力建设“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精致镇区;对湖塘湾里新村、牛塘府东新村等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年内力争新增高星级绿色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武进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年内基本完成4.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来源:海绵城市)